【二二部位-手掌】

三叉穴

三叉一穴
在食指與中指叉口之中央點處。
三叉二穴
在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之中央點處。
三叉三穴
在無名指與小指叉口之中央點。

左手掌面

右手掌面

代碼

II.P.z.1. 掌骨背面 – 三叉區

解剖

  • 三叉一穴:橈神經淺枝、肺分支神經、腎之副神經。
  • 三叉二穴:尺神經手背枝、脾之神經、肝分支神經。
  • 三叉三穴:尺神經手背枝、腎之神經。

取穴

  • 三叉一穴:當食指與中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。
  • 三叉二穴:當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。
  • 三叉三穴:當小指與無名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。

歸經

  • 三叉一穴:入腎經。
  • 三叉二穴:入脾、肝兩經。
  • 三叉三穴:入腎經。

穴性

  • 三叉一穴:滋腎鎮痛,益腎明目。
  • 三叉二穴:健脾化濕,行氣活絡化瘀。
  • 三叉三穴:滋腎鎮痛,益腎利尿。

主治

  • 三叉一穴:角膜炎、眼睛酸痛、腰痛、坐骨神經痛、眉稜骨酸、脹痛、視神經萎縮、半身不遂、痿症。
  • 三叉二穴:胰臟炎、脾腫大、半身不遂、坐骨神經痛、手腳麻痺、肝炎。
  • 三叉三穴:頭暈頭昏、坐骨神經痛、長骨刺、腰酸、腰痛、腎盂炎、腎臟病水腫、重感冒。

針刺法

直刺二寸。握拳後從叉口進針。
  • 三叉一穴:從叉口進針至兩掌骨之間。
  • 三叉二穴:從叉口進針至掌骨骨縫上緣。
  • 三叉三穴:從叉口進針直抵手掌骨叉口上緣。

針感

局部酸脹麻電感。

區別

董氏三叉穴雖與經外奇穴八邪穴位相同,但其主治症狀與八邪完全不同。又針刺方法有別,八邪是針三分~五分或三稜針點刺瀉血。而董氏三叉穴是直刺二寸與八邪有別。讀者應仔細分辨。

說明

三叉一穴、三叉二穴、三叉三穴在董公所著之書,並無列入,而由胡師公開董公所傳編入其所著之《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》,三叉穴可提高免疫力,為董氏所傳中具有奇效的要穴,三叉穴共有三穴,每穴歸經不一,對其所入之經,具有調整補瀉之功,為董公常用之要穴。

應用

經驗

  • 三叉一穴、三叉二穴、三叉三穴,三個穴位,一齊下針,對感冒時體力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,三叉穴和董氏奇穴中神耳穴水金水通通腎穴一樣,具有補穴的功能,不只有治病的效果,亦有調補氣血的功能,身體較虛的人可取神耳穴三叉穴下針。
  • 三叉穴每穴各有其歸經,當臨床取用時,當配合掌診取適當經穴,效果更佳。

  • 三叉三穴入腎經,因此五行上屬水,而視力減退的人,大都屬於腎水較虛,因肝為木,主目,水生木,滋水涵木,故滋腎水補肝木有滋腎益目之效,在臨床上,可配合體針下三皇(天皇地皇人皇),而在三叉三穴下針並久留針,對眼睛幫助很大。
  • 三叉三穴下針後,亦可再加配腕順一穴,使成董氏T字刺針法,更可加強效果。
  • 重感冒:扎三叉一、三叉三水金水通,並久留針。